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配资在线配资炒股
通讯员 熊杰 郭姗姗
武汉一市民的心脏总是“咚咚”乱跳,还喘不上气,拖了3年后越发严重,有时一天发作几次,心跳以150次/分钟胡乱跳动。在武汉亚心总医院心脏内外科,电生理专家唐成教授技术“上新”,通过脉冲电场消融手术,秒速“放电”精准狙击病变电位,终结房颤。
据悉,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已成为房颤消融领域最具前景的创新方向,开展2年多来,武汉亚心总医院为众多房颤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电生理专家唐成教授(右)带团队为患者手术中
展开剩余78%心脏乱跳像打鼓
年轻女子遭遇“心跳乱码”
32岁的林女士(化姓)性格外向,下班后常和朋友约着喝酒、聊天,回家后再刷刷视频,经常熬到凌晨一两点才睡。3年前,她突然出现心慌,心脏时不时地“咚咚”乱跳,还喘不上气。去医院检查后,林女士被确诊为房颤,发作时心跳以150次/分钟不规律地跳动。
听医生说要做手术,林女士很犹豫,想着自己年纪轻轻,问题也不大,便拖着没再处理。直到最近,林女士的症状再次加重,有时一天发作多次,心像蹦到了嗓子眼,甚至还出现过晕厥,她立马赶到武汉亚心总医院就诊。经过相关检查,该院心血管内外科电生理专家唐成教授诊断为:阵发性房颤。
“房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它发作时心脏胡乱狂跳,心房无法有效‘泵血’,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容易诱发血栓。”唐成教授表示,一旦血栓脱落,将顺着动脉进入颅内,引发脑卒中,需尽快手术治疗。
考虑到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唐成教授决定为她实施脉冲电场消融手术,与传统的射频消融、冷冻消融不同,这是一种治疗房颤的新型微创介入治疗技术,通过释放脉冲能量,“狙击”病变部位。
在全麻下,唐成教授团队从股静脉穿刺,将导管送至目标位置后,释放脉冲能量40多次,精准“狙击”病变点位,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导,平复混乱的心跳,手术全程不到1个小时。
术后,林女士没再复发房颤,第三天康复出院。
堪称“温柔的杀手”
它让卒中风险增加5倍
“大部分房颤患者都没有症状,或是阵发性的心慌、心悸,还有人会胸闷、胸痛、乏力、黑曚等,很容易被忽视,如同‘隐形杀手’,这才是最危险的。”唐成教授说。
正常情况下,心脏以平均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收缩、舒张,一旦房颤发作,它会以每分钟350~600次的不规律跳动,心脏频繁乱跳像“打鼓”,除容易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最终导致偏瘫外,还会引起心脏扩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将危及生命。
武汉亚心总医院心血管内外科电生理专家唐成教授
在唐成教授的患者中,有些从没听说过房颤,直到突发中风、偏瘫了,去医院才发现这一罪魁祸首。据统计,卒中患者中近1/4都是由房颤导致的。
目前,我国房颤患者数已超过1000万人,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多。“平均每增加十岁,发病率增长一倍,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0%。”唐成教授表示,除年龄因素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等都是高危诱发因素,应尽早规范治疗。
“上新”消融新技术
房颤治疗进入新时代
近年来,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已成为房颤消融领域最具前景的创新方向。
“与传统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相比,这一新技术利用纳秒级的高压电场,精准形成不可逆的‘电穿孔’,破坏病变的心肌细胞膜,使其凋亡,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唐成教授介绍,该技术可避免食管瘘、肺静脉狭窄等传统消融手术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电生理专家唐成教授(右)带团队为患者手术中
此外,该手术放电时间是纳秒级,安全性更高,患者不会出现心肌挛缩、塌陷等问题。从临床观察发现,脉冲电场消融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一些复杂病例中表现更出色,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唐成教授提醒,不让心跳轻易“失控”,日常饮食要清淡、低盐,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避免过饥过饱、贪多求快、大喜大悲等,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据了解,武汉亚心总医院携手同属于香港亚洲医疗旗下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全年房颤手术总量位居湖北省第一位。此外,作为首批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这一手术的开展,不仅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在湖北省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树立了创新标杆。
(来源:极目新闻)配资在线配资炒股
发布于:湖北省民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